close


 

 

解決問題智慧: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問題的世界,問題無處不在,時刻都有。從某個角度講,思維的價值,主要體現在解決問題上: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功,體現在是否能面對和解決問題上,甚至MBA教學,也把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,當作其主要的特色……

   

解決問題智慧一、問題界定:問題到底是什麼?
  
一談到解決問題,人們常有的第一感覺,就是巴不得立即找到好的方法解決問題。這樣的想法未可厚非,但是,如果直接從方法着手,未必能夠理想解決問題,甚至容易陷入陷阱。

那麼,該從何處着手呢?我認為,應該從界定問題開始,即問清"問題到底是什麼?"
  
20世紀50年代,全世界都在研究製造晶體管的原料--鍺,大家認為最大的問題如何將鍺提煉得更純。
  
日本新力公司的江畸博士和助手黑田百合子就此進行了探索,但總免不了會混進一些物質,而且每次測量都顯示了不同的數據。後來他們反思:研究這一問題的目的,無非是要讓鍺更能製造出更好的晶體管。為何一定要將問題陷在如何將鍺提煉得更純這一點呢?
  
於是,他們去掉原來的前提,而另闢新途,即有意地一點一點添加雜質,看它究竟能製造出怎樣的鍺晶體來。結果在將鍺的純度降到原來的一半時,一種最理想的晶體產生了。此項發明一舉轟動世界,江畸博士和黑田百合子分別獲得諾貝爾獎和民間諾貝爾獎。
  

不妨做一下比較:
  錯誤界定:將鍺提純。
  正確界定:製造出更好的晶體管。

 

解決問題智慧二、"手段-→目的"分析法
   
不少問題的解決,並不是簡單地一步到位,而是分出許多步驟。那麼該如何來解決它呢?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"手段→目的"分析,也叫正向分析法。
   

問題解決分初始狀態和目標狀態,初始狀態即現在的樣子,而目標狀態,則是問題最後解決的狀態。"手段→目的"分析法的目的,其關鍵在於尋找初始狀態與目標狀態之間的差別,提出一些子目標作為中介狀態,通過一個個子目標的實現,使後繼的中介狀態更為接近目標,直到達到最後的目標。
   

魏勃年少時,曾想拜見齊相曹參一面,因為家境貧寒,地位低下而無法勾通。後來,他想了個曲折的辦法,每天早灑掃親近齊相舍人的門庭。起初,舍人感到莫解,以為是什麼怪物所為。後來偷偷地窺視才發現魏勃。問他為什麼天天這樣做?魏說:"我想拜見齊相,但沒有接近機會,所以替你灑掃庭戶,求你為我引薦一下。"於是舍人薦魏勃與齊相曹參。
   
在此例中,魏勃想見曹參卻無法直接見到,於是,先通過為他的屬下無償服務的方式,取得其好感和幫助,然後就達到目標了。取得其好感就是子目標,通過這一子目標,再進一步發展,就達到最終目標了。

 

 

解決問題智慧三、"手段←目的"分析法
   
這是與"手段-→目的法"正好相反的分析法。
   
其特點是:首先確定目標,然後考慮要達到這一目標,先要實現什麼子目標,再考慮要達到該子目標,又必須先實現什麼子目標,由此類推下去。當所有的子目標都達到了效果時,問題也就解決了。


由目標--手段逆向分解。
   
"手段←目的"分析法,實際上也就是一種"排障法"。所有子目標,其實就是子障礙排除。一個個子目標被實現的過程,也就是一個個子障礙被排除的過程。它分這麼一些階段:
     第一步:明確解決問題的目標
     第二步:確定妨礙目標的障礙
     第三步:分析造成障礙的原因
     第四步:對症下藥,排除障礙

 

解決問題智慧四、問題解決的八個階段

(一)明確目標------"界定問題"的核心,即弄清:"問題到底是什麼?"

(二) 尋求方案------通過多方面的思考,尋求不同的方案。

(三)比較利弊--一一列出各種方案的利弊,並重點從如下幾個方面比較:
  1. 哪種方案價值性更大?
  2. 那種方案操作性更強?
  3. 那種方案更有創造性?
  4. 哪種方案成本最小?
  5. 哪種方案負面作用更小?

(四) 選擇方案------通過上述比較,選擇一種最適合的方案

(五) 將方案細化為手段
  1.確方案的目標
  2.將方案分化為各項工作
  3.明確實現方案的的重點
  4.明確程序
  5.明確由誰、在哪裡執行

(六)付之實施------當方案明確之後,就該付之實施。但在付之實施之前,有必要再檢查一下自己的決定,以及自己的決定產生的過程,以便讓自己真正能夠把握方案不僅正確,而且沒有遺漏什麼,假如這些檢查工作都已經做完,沒有什麼問題,就該付之行動了。

(七) 反饋調控
  1.將現在的情況與計劃進行比較,當事情未按計劃進行時,找出其中的問題。
  2.出現新的變數和新的問題,就要根據新的情況採取新的對策,或者改變計劃,或者採取新的應對手段。

(八) 實現目標-------當上述工作都已做好,目標就實現了

 

 

解決問題智慧五、問題轉換法
   
許多問題,以直接的方法無法解決,或者難度很大,但是,假如將問題轉換,問題就很好解決了。
   
問題轉換是一種曲線解決問題的方式,它的公式可以表述為:"A"問題實際(質)上就是"B"問題,或者要解決"A"問題,就是要解決"B"問題。問題轉換主要包括:問題類型的轉換、問題視域的轉移、問題焦點的轉換、問題情境的轉換、問題方向的轉換、問題對象的轉換、問題層次的轉換,等等。
   

下面就是一個通過問題類型轉換,來更好地解決問題的例子。
   
維納是控制論發明人。還在5歲時,忽然被ab=ba的數學法則迷住了,他突發奇想,決心自己證實它。想了許久,最後用一個簡單的方法把它證明了;把一個長方形轉90度,長變成寬,寬變成長,面積仍不變。
   
這樣一來,代數問題成了幾何問題,類型轉換了,問題就得到了很好的解決。

 

解決問題智慧六、兩難問題的建設性處理
   
兩難問題是所有問題中受限制最大、最難解決的問題。兩難,難就難在兩種可能的選擇中,無論哪一種選擇,都有利有弊,處於進退維艱的困境。如何解決兩難問題,體現瞭解決問題的最高境界。
   
把握兩難問題的原則,必須遵循《心力學》中"全勝策的最大價值法則",既在某些原則問題上妥協,又在具體操作中體現靈活性。
   

小施特勞斯是"圓舞曲之王"老施特勞斯的兒子。她母親被父親遺棄後,對小施特勞斯苦心栽培,使他有很大的成就。但老施特勞斯運用自己在音樂界的威勢,強使維也納各大舞廳,都把小施特勞斯拒之門外,他只好到城郊一家咖啡館的花園裡舉行露大音樂會。
   

小施特勞斯的每一個節目都迎來熱烈的掌聲。其中圓舞曲《理性的詩篇》,在如痴似醉的觀眾要求下,竟然反覆演奏了十幾次之多,甚至,老施特勞斯的經紀人本來是帶人來搗亂的,也忘情地鼓起掌來。


最後,施特勞斯請聽眾們安靜下來。在他指揮下,樂隊奏起了並未開列於節目單上的一曲柔和的樂章。聽眾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因為:這是老施特勞斯最負盛名的圓舞曲《萊茵河畔迷人的歌聲》。大家終於明白了它的深意:小施特勞斯演奏父親的這部作品,不僅是作為子女對父輩的敬意,也是作為請父親寬恕的一種祈求。聽眾們不由得熱淚盈眶。
   

在這一事例中,小施特勞斯既很好地體現了自己的能力,即使是自己的父親,也別想壓制住,這是分;同時也表現了自己寬廣的胸懷,對父親的情感,這是合,分合結合,產生了出人意料的好效果。

 

 引文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mm5688-mm5688/article?mid=30190&prev=30218&l=f&fid=6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靜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